垂钓,是我有生以来第一个兴趣爱好,也是我除IT之外最大的爱好。很久没有垂钓了,应该是很久很久了,以至于我都淡忘了我的这一最爱的爱好。今天在浏览博主们文章时,看到了一个也很爱垂钓的博主。读着他的文章,仿佛看到了我,看到我在河畔垂钓的身影,脑中之前垂钓的记忆一一映现。
?? 学生时代的我是一个特别爱好钓鱼的小伙子,那时我年纪虽不大,但钓龄已达两位数。钓技也可以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。什么地方有鱼、什么样气候适合钓鱼、是什么鱼儿在咬钩...这些都是我多年来积累的经过实践验证的经验,只要我一出杆,确保当天中午吃上红烧鱼,而且邻居也会跟着沾光(每次都会分些给左邻右舍),那时他们都管我叫“鱼鹰”,我也真是个会抓鱼的小鱼鹰。
?? 小时候最深记忆,也就是钓鱼了。记得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,每天放学后都会跑到村前池塘边上的石洞里钓小花鱼(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参子,这种鱼长不大,嘴小,所以大的鱼儿没法吃,只有在鱼饵边吸,给垂钓者的感觉鱼漂不停的动,但是每次都提空,垂钓的时候最怕遇到它)。鱼竿是不足一米长的麻杆,线是用家里面的封衣服用的棉线,鱼儿是用缝衣针在煤炉上烧红后,弯制而成的,而鱼漂是用麻杆芯做的,用于控制鱼钩下沉的坠子是家里面电缆芯(铝芯)。因为是使用棉线,所以每次拉起很沉,感觉有鱼儿,而在投放的时候,线的浮力让鱼饵慢悠悠下沉,以致每次线还没有完全沉下,鱼饵中途都被好吃的鱼儿偷出完了。而鱼钩因为没有倒刺,每次钓鱼都要用力将鱼竿向岸上甩,要不到眼看到手的鱼,半空中又跳回去了。因为麻杆芯经过水泡,在不停的拉来拉去,很快就脱落,所以每次都要准备一些麻杆芯被换。那时候钓鱼的特别痴迷,以致晚上都看不到鱼漂了,还坐在石头上屏着感觉钓。每次感觉钓的不少,但拿起收获品的时候,还是可怜的几条小鱼,现在回想起来了,可能是因为当时装鱼的罐头瓶出了问题。本来就不大的罐头瓶,在装满了水,不跑鱼才怪呢。石洞是小花鱼的活动场所,同时也是黄鳝、泥鳅等鱼类栖息地,所以运气好的时候,还能钓上拇指粗细的黄鳝。那时候还没有区分黄鳝和蛇,所以每次钓上黄鳝都把鱼竿仍的老远,听大一点的人说是钓上的是黄鳝,才敢把它捡起来,然后立马一路小跑的拎回家,好像捡到了元宝。
?? 垂钓一直陪伴着我到中学,那时候也是我垂钓的最高峰,那时候有充足的时间,也有足够的体力支持。在我初二暑假的时候,我把节俭下来的45元钱去市里面买了一只七米五长玻璃钢鱼竿。鱼竿的质量很不错,已经过去十多年了,除了杆头更换过,其他杆节依然坚固如初。中学每年的暑假,基本上每天都会拿起鱼竿到河边垂钓,垂钓的旺季也就在快放暑假的六月中旬左右。每年的六七月是淮河流域暴雨季节,大暴雨过后,垂钓爱好者们不约而同的直奔河边,因为大家都知道雨后鱼儿觅食的高峰期,所以每次都会有不错的收获。
????记忆中最后的垂钓,是在05年大二暑假的时候,那个暑假是我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自由暑假,也是到现在为止休息最长的一个假期。那个暑假垂钓是在稻田边上的沟渠中,水面不宽,水深也很浅,但依旧深藏大雨。记得在哪条小沟渠中还钓上过几条一斤左右的鲫鱼。然曾经的那条水渠,现在已经被工业园占据而被移为平地。
?? 我很爱垂钓,然并不是因鱼而渔,而是为了渔。每次鱼漂在那抖动的时候,心情都会用一种快感,每次提杆要是有鱼儿,心里更是快乐的无法形容,鱼儿在杆上的感觉,真不知道怎么就会这么快乐。现在化工厂每天都不停的向河流中排放着污水,虽然多年没有回家垂钓了,通过全国的普遍情况,小河中真的已经很难再钓到鱼儿了。在此本人不鼓励大家为了鱼而去垂钓,因为河流中的鱼儿已经很少很少了。平时在水边随处可见鱼儿在水草边嬉戏,然现在水草没了,河水也黑了,鱼儿更不见了踪影。
??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摸鱼杆了,很期望能到水边过上一次隐。
?
文章末尾固定信息

